文章发布于:2023年5月5日

我这个人比较虚伪,尽管吃肉,却不喜欢杀生。许多年前,好像是J哥拎了一个黄鼠狼夹子,上面夹着一只小黄鼠狼,腿被夹得血淋淋的,我拿了一个镢头,一下子把它砸死,因为实在不忍心看着它被疼的乱窜。对于动物,我认为,杀死它们可以,但不要折磨,最好将死亡的过程降到最短。

生命的终极目标是生存与繁殖,其它皆不重要,所以在《人类简史》中,作者说人类驯化了小麦,而小麦实际上也利用人类实现自身的目的。小麦是植物,没有感情意识,而相比之下,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的处境就非常凄惨了,比如为人类提供肉食的各种养殖场的动物们。

有时我在想,人类只是需要动物们身上的肉,而动物们要生长,就必须依赖一套复杂的身体,比如包括能够感受疼痛的神经系统,能够感受恐惧的大脑等,这实在是浪费又残忍。

这种只需要极少的东西却为此不得不用复杂实现的结构,让我想起了基于 Electron 的桌面软件,一个最简单的软件,他的底层仍然要包含完整的 Chromium 浏览器;或者某种硬件,本身只需要软件实现很简单的功能,但它直接在硬件上安装了一个 windows。

软件和 DNA 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可以快速的复制,这种特性让软件的边际成本接近于 0。DNA 也具有这样的特性,尽管它复制的速度不如软件快,但因为每个个体都具有复制能力,所以随着时间积累,生命就可以呈指数级增长。这种指数级的增长,意味着边际成本的降低,暗示着生命价值的降低。

每一个屠宰场里的牛,它们的身体构造可谓巧夺天工,但它们却是失廉价的。包括人类也一样。在和平年代,死人是大事,但若是赶上战争年代,死个人就是稀松平常的事儿。

提到快速复制,生产流水线也具有这样的特性。生产线可以产出精美的商品,而这些商品的价格自然不高,因为生产线代表了高生产率,而高生产率就意味着商品的低价格。

对于工厂而言,组建生产线是关键,这一步完成,其它水到渠成。生命也是如此,当实现了优胜略汰、自然选择的策略以后,后续的一切都水到渠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