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发布于:2023年8月12日

植物和动物的一个明显的不同是,植物基本上只能呆在一个地方,而动物则可以随心所欲的移动。然而总体而言,即便动物们可以自由移动,实际上移动的距离相当有限。就拿人来说,在过去,大多数人的活动范围可能就是自己家乡周围几十公里以内。

植物之所以不能自由移动,是因为植物有根,那么人有“根”吗?我觉得人也是有根的。

我说的“根”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历史信息,比如在哪里出生,父母是谁,童年的经历如何,受过什么教育等等,而所有这些东西汇集在一起,就是一个人的路径。

虽然时间是线性的,看起来路径也应该以时间为刻度,呈现一个非常平滑的线段,然而我觉得,人的大脑在记忆过去经历的时候,更倾向于以“讲故事”的模式,也就是说,过去的历史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点,每一个点就是一个故事,然后通过时间线将点串联在一起。

一个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,时间刻度是非常模糊的,但关于某个点上的故事却非常清晰。在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过去时,会反复诉说其中某几个点的故事。每一次回忆,每一次诉说,都对这个点上的记忆进行强化,造成对过去记忆的修饰,同时影响未来的选择。比如关于幸福童年的记忆能不断为成年后的自己提供积极心理能量,而痛苦的童年记忆则会不断地腐蚀心灵,需要用理性一遍一遍地安抚。

如果说人生是一个一个的点连接起来的,那么至少还应该存在一个“当前点”,以及下一个点。当前点就是当下,而下一个点则是未来的选择。可以想象,下一个点不会距离当前点特别远,也可以假设,如果下一个点特别远,会发生什么。或者说,是否可以假设,当前点与下一个点的距离,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特性?

可以想象,下一个点的位置,如果距离当前点过近,那么当下和过去就几乎不存在差别,而如果距离当前点过远,则可能存在迷路的风险。

比如一个人选择自己的职业,假如他的父母是农民,他选择继续当农民就是一个过短的线路,选择当工人就稍稍远了一点,而选择创业就更远了。农民的子女选择当农民,一切会水到渠成,而选择当工人,难度也不会大,但选择创业时,难度就高了,有迷路的风险。创业和当农民不同,农民的子女不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经商的经验,一切都需要重新探索,当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时,意味着将未来的点放在距离当下极远的位置,非常考验个人的能力。

人们说选择大于努力,所谓选择,就是选择下一个点的坐标,这个坐标点,在一步一步地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。

关于下一个点的选择,只少有两个影响因素:第一是距离远近,第二是方向。而通过第一个因素距离,又衍生出一个因素:频率。

我觉得,距离属性体现的是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,能够承受巨大的变化,比如有些人可以一个人选择移民到一个遥远的国度,并且非常适应;方向则体现出一个人对外部信息的接收整合的能力。

根据直觉,选择的距离越远,频率越低,但实际上可能是,一个人即选择的距离很远,频率又可以很高,这种人就是能够快速成长的人。同理,一个人选择的距离很近,频率又很低,他的成长速度就很慢。

////////////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