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上装了京东、淘宝、支付宝、微信、抖音、小红书、B站、豆瓣、拼多多、知乎、微博。当然还有一些工具类软件,功能单一,就不提了。在这些软件里,豆瓣没有短视频,微信有,但接口可以关闭,其它的软件,统统都有短视频。
如果要给一个软件冠以“国民应用”的称号,我觉得非微信莫属了。豆瓣做的也不错,但豆瓣算是一个小众应用,难以用“国民”来形容。
在知乎上,随便搜一下人们对微信的评价,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,然而这并不能阻碍微信的成功。和许多人的看法相反,我对微信的评价极高,甚至可以说,我认为微信在软件层面用户体验最好。
微信的“好”,主要表现在它保持住了克制,不骚扰用户。微信确实越来越臃肿,但可以看得出来,产品经理非常努力的平衡功能与体验之间的取舍。在我的微信“发现”页面,只有三个选项:扫一扫、搜一搜、购物。其中搜一搜纯粹是为了占地方,因为三个选项看起来比较均衡,如果只留两个,显得不协调。
微信有许多功能,但产品经理试图把它们隐藏起来,这样,用户在最基本的界面里,就只会遇到微信最核心的功能,而稍稍摸索一下,就能发现其它的功能,比如下滑呼出音乐和小程序界面。
微信在知乎的风评极差让我意识到,搞懂谁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很重要,因为互联网上充斥着各色人等,而如果你的产品并不是面向活跃的年轻人,特别是学生,那么你实际上很难倾听用户的声音。你确实能听到大量的声音,但这些声音通常没有意义,因为这些人不会为你的产品付钱。
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理想汽车,我觉得理想汽车的风评也不算好,但是理想汽车在一众新能源汽车领域里,就卖的非常好,特别是产品利润很高。我觉得这就是理想汽车清楚的明白了自身的目标用户是谁,是谁在为自己真正付钱,只要产品能打动这群人就可以了。
另一个反面的例子是高合汽车。产品做的似乎也不错,但感觉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,最终产品卖不出去,一切白搭。
我觉得微信的定位一开始就类似于“国民应用”,就是要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。而这个群体里,有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庞大群体,就是农村。微信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。
知乎、豆瓣、B站用户对微信的评价可以说是没意义的。从商业的角度,这三个平台也是用户商业价值最低的,同时也是最挑剔的,如果把产品瞄准的是这三个平台上的用户,那产品短期内就别想挣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