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时候在想,同样是生命,植物的形态和动物比,就太不方便了。因为大多植物都有一个根,而这个根又不能随便移动,于是植物就只能呆在一个地方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渐渐地意识到,人其实也是如此,只不过人的根不再外表,而在内核里。
人的意识就是一个标准的树状结构,可以说,意识就是人的根。人们常说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,其实就是说,人们很难去动意识这条根。
人是通过类比认识世界的,一个刚出生的婴儿,最早学习的类比就是“母亲”,紧接着又学习“父亲”。可以说,最初的类比,构成了一个人的根。人们很难去动自己的根,现在人总是提“原生家庭”这个概念,其实这个概念就是指人的“根”,因为家庭无外乎就是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。
阿德勒心理学避开原生家庭问题,通过“引导之星”概念,试图将人引上“正规”。那么这套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什么呢?
其实“引导之星”概念直指“生命的意义”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?生命的意义无外乎就是基因的诉求,生存与繁殖,社会文化基于此演化出了一系列的积极人生观。
阿德勒心理学不再纠结于原生家庭问题,而是将人们引导到实现生命意义的最根本问题上。
由于繁殖太过重要,所以性必须在意识层面占据主导地位,因为如果繁殖任务不能完成,一切都白搭。所以一旦身体发育成熟,性立即被激活,充斥在青年男女的大脑里。
原生家庭问题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家庭处于意识之树的根部,成年后,个人的成长全赖树根部分的营养输送和牢固程度。一个成功的家庭总是枝繁叶茂,并且又繁殖了更多的小树苗,而失败的家庭则很可能导致自身成长都成问题。
阿德勒心理学告诉人们,不要只盯着自己的根,而更应该关注开花结果。不要把根当作自己获取营养的唯一方式,应该像榕树一样,浑身长满榕须,从不同的地方吸取营养,来弥补根部的不足。
从这一点讲,阿德勒心理学虽然提供了一套自我解救的理论,但同时意味着,应用这套理论需要相当大的努力。毕竟根部出了问题,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,补救操作必定要额外花费精力。